因交通、信息、资源等诸多方面的劣势,过去的新县曾被称为“工业死亡之地”,当初很多扶贫企业都没有存活下来。
羚锐制药是个特例,创立之初是由国家科委扶持创办的一家科技扶贫企业。通过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羚锐已发展壮大为资产逾12亿元、年创利税逾亿元的国内知名制药企业。经过20多年的市场洗礼,羚锐一路走来,成长过程中的创业精神、发展思路、管理机制、创新研发、质量管理、市场营销、团队建设、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等很多方面,都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在全市上下“关注工业、学习工业、研究工业、支持工业”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学习羚锐、研究羚锐、借鉴羚锐。
近日,本报记者专程赶往新县进行采访。得知我们的来意后,新县县委书记杨明忠快言快语:“在革命老区艰苦创业,很多事情相对发达地区而言,会更加不容易,羚锐扎根于老区,崛起于老区,也回报于老区,羚锐是革命老区新县的一面旗帜,发生在羚锐人身上的很多事情,值得总结和推广。”
十多年来,记者也一直关注着羚锐的成长,对羚锐的发展并不陌生。凭记者多年的观察和连日来的深入调查、走访,觉得羚锐人在产品质量、产品创新和社会责任这三个方面,做得最为成功,也最令人叹服。特以“羚锐人的老区工业发展梦”为主题,从《质量:羚锐的金字招牌》、《创新:羚锐的动力之源》、《责任:羚锐的积极担当》等三个方面,分别介绍其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功做法,希望能够通过这组报道,对全市工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做药品比做食品要求会更加严格,产品质量既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的金字招牌。”这句话经常挂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羚锐制药董事长熊维政的嘴边。在熊维政看来,做药就是做良心。羚锐制药成立20多年来,在产品质量管理过程中,始终贯彻“药品质量关系人的生命、产品质量关系企业的生命”这一理念。
而在羚锐人看来,质量大于一切,没有质量,一切都无从谈起。只要是“羚锐制造”,首先一定要保证质量,不断给自己上质量紧箍儿,这是羚锐人自创业之始就坚持的不二选择。
为了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羚锐制药一方面大力培养高素质的质量管理人才队伍,一方面逐渐完备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在健全人才选拔机制方面,我们有三个途径。”羚锐集团副总经理吴希振和记者说:一是在招聘新员工时,录用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和优秀的专业方面技术人才;二是招聘吸纳高层次专业研发人才,从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和国内著名高校招聘博士、博士后和药物研究专家、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共同打造一个强大的产品研制、质量管理团队;三是通过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化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协作关系的方式,获得人才支持。
“这样以来,企业出资金、出课题,科研单位出人才、出技术,借智引才,共同研发,互利共赢。羚锐制药主管生产质量的管理人员均具有药学背景,精通国际制剂的生产流程、质量控制。”
为了逐步的提升管理团队和员工综合素养,羚锐制药很看重人才的培养,每年都要对员工做培训教育,并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郑州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等联合举办药学大专班和研究生课程班。2011年,羚锐制药完善了员工素质培训模版,更注重岗前培训及班前培训,加强了对高温高湿环境微生物限度控制等培训,保证药品法律和法规的培训实施到位。
与此同时,通过创新人才任用机制,不断拓展产品线,改进产品质量,羚锐制药生产车间全部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采用自动化提取浓缩、超声波提取、陶瓷膜过滤、高效喷雾干燥、隧道真空干燥、超微粉碎等先进的技术工艺,对中药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进行分离、提取、纯化。橡胶膏剂、胶囊剂、片剂等十余条生产线通过了GMP质量体系认证,整个生产实现了微机化、程序化、自动化控制。近年来,国际化的制药人才频频加盟羚锐,加速了羚锐制药的国际化建设进程。